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囊谦新闻 > 要闻

【脱贫攻坚】澜沧江畔,通往小康的“大桥”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8-21 阅读次数:0
8月11日,我们从囊谦县城出发,沿着扎曲河畔一路向北行驶18公里,香达镇大桥村便映入眼帘。
宽阔整洁的村道公路,一幢幢具有藏式特色的房屋,农业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大桥村交出了一份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满意答卷。

“大桥”是藏语音译,意为澜沧江畔的村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半牧半农的纯藏族村,全村共有5个社,336户,1742人。大桥村背靠卡拉荣国山,面朝澜沧江。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经让这里的村民吃尽了“苦头”。

“虽然我们叫大桥村,但是建一座桥一直是村里几代人的愿望。”说起过往的岁月,大桥村党支部书记安万扎美感慨颇多。

在这里长大的安万扎美依然记得,小时候去一趟县城就得花上一整天时间,先绕出大山,才能搭上便车。

一座桥成了阻碍村子发展的一道难题。

岁月流逝,安万扎美长大以后,选择了走出大山,在外拼搏。十几年的时间,安万扎美走南闯北,积累了不少财富。看惯了外面的风景,安万扎美内心深处想得最多的还是家乡这片土地。

2007年,安万扎美从老板变成了大桥村的党支部书记。第二年安万扎美就拿出自己做生意攒下的积蓄,为扎曲河两岸的群众拉起了索道,方便了两岸群众的通行。

村子富不富,全看村干部。从这以后,安万扎美就一心扑在了大桥村的兴旺上。

在落实农牧民定居点住房时,有些困难户垫付不起前期施工的资金,为确保困难户住上新房,他用自己的24万余元存款为24户困难家庭垫付了前期施工的资金。

为了给大家省钱,就自己开着车去西宁联系建材。安万扎美说:“还记得那时候县上一袋水泥29元,我自己雇车从西宁拉上来一袋水泥只需要23元……赚钱不容易,能帮大家省一点就省一点。”在安万扎美一点一点地努力下,全村人都住上了新房。

住房解决了,安万扎美就开始带领大家走致富路。

先是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把全村的撂荒地整合到一起集中复耕20公顷,种植了土豆、青稞等农作物。见过世面的安万扎美,又在大桥村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将成熟的蔬菜低价卖给村里的农牧民,降低了村民们的生活压力。同时以市场价卖给各学校食堂,各单位食堂,平均一年收益近24万余元,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

把铁索桥变成名副其实的大桥,让村民们行路方便,一直是安万扎美心中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四处奔波,争取到了600多万元的道路建设项目。可是项目却因为征地纠纷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在与沿路村民多次协调未果后,安万扎美心里万分焦急,他又把自己的3万元“血汗钱”垫进去,用于村民的征地补偿。路终于修通了,村民致富发展的路子也宽了。

“桥一修好我就买了一辆车,想着可以跑运输多赚些钱。”村民曲英旺索说。有这样想法的村民有很多,但是苦于没有资源,很多人要么是买了车赚不到钱,要么是不敢买车。得知情况的安万扎美就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大家牵线搭桥。

几年下来,跑运输的村民组成了运输队,运输队的车也越来越多,不仅成了大桥村的致富法宝,还带动了全县的经济收入。安万扎美自豪地说:“2019年我们车队有70多辆车,分红1700多万元。”

“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村也是一年一个样。”说话的人叫布琼,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也在村里的度假村端上了“饭碗”。

2018年,在安万扎美的争取下,大桥村拿下了300万元的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为了用好这笔钱,安万扎美一有时间就在工地盯着,经过两年的建设,度假村已经初具规模,开始营业了。

布琼说:“2019年我参加了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学了不少有用的技能,现在在度假村当服务员,每个月都有2000元的固定工资。”

如今的大桥村,在安万扎美的带领下,一天一个样,美丽乡村的新姿和村民幸福的笑脸随处可见。(记者:陈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