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商务 > 电商扶贫

囊谦主要民间手工艺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9-05 阅读次数:0

黑陶

囊谦黑陶烧制技艺主要流传于青海、西藏交界处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乡一带,分布区域单一,据考证是整个藏区唯一出产制作黑陶的地区,种类包括粗砂陶、黑陶、彩陶等,有四千年的历史。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远嫁松赞干布时途经玉树,将独特的制陶技艺传授给当地的藏族群众,使当地原始的制陶工艺更加完善,成为藏汉文化融合的结晶。明清时演化出了康区藏式黑陶——藏黑陶。黑陶制品跟当地藏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坛罐、壶、香炉、酥油灯具及宗教用品等生活中的必备品都是黑陶的,其中以宗教用品和贡品最为精致。制作的黑陶制陶工具为木锤、木拍、木刮等。黑陶的制作过程是复杂的,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原材料选用当地纯净细腻的红黏土和黏土石,经手工捣碎成末,然后经过筛选、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纹等环节,再采用独特的“封罐熏烟渗碳”方法,经十余天烧制才能完成,成品具有“黑如碳、硬如瓷”的特点。每一件陶器器型差异与变化的掌控,全凭制陶艺人的感觉与经验。为了使该技艺得到有力的保护和传承,县文化局组织培训班,建立囊谦县民间黑陶工艺厂等多方面对烧制技艺进行有效的保护。2008年囊谦黑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玛群加于2010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如今囊谦黑陶烧制技艺已打破藏黑陶制造工艺历史上只将技艺传授给一个徒弟的老传统,向38个徒弟传授着这一古老的技艺。囊谦藏黑陶是玉树地区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藏族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是目前玉树地区最为畅销的旅游产品。

藏酒

藏酒酿制工艺在囊谦地区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是分布在娘拉乡境内。在我县东南方向79公里处,属半农半亩的地区,与西藏昌都县柴维区和尕玛区相连,平均海拔在3580米,气候适中,是整个玉树州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当地居民主要以耕地为生,主要种植藏青稞和土豆。由于盛产藏青稞,流传着以藏青稞为主要原料的酿酒传统技艺。

有利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青稞作物造就了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保证了藏酒的品质和产量。

在娘拉乡帕雄村有一个达勒家族,早在200年前,祖传着这种藏酒酿制技艺,在当地和周边地区颇有名气。传承其父(已逝),后传至其子达勒,现有达勒(60岁)和妻子拉卓(53岁)在延续。

达勒家族还保留着原有的酿制技艺和酿造工序,且所制的藏酒风味独特、口感醇厚、营养丰富、酒品上佳,还具有养生作用。特别是酿造的蒸馏酒,酒液透明纯白,度数较高,是藏族人欢宴待客、赠亲送友的佳品。

酿造藏酒主要以藏青稞为原料,虽然原料和酿酒工具比较简单,但整个酿酒工序比较考究和复杂,并且需要大量的时间掌握,极不易熟练掌握,酿酒食物成败和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

草玛

在历史的延徙中,囊谦地处高原腹地,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较好,人们在长期的劳作中广泛汲取其它地区制作工艺的精髓,造就出囊谦草玛这一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

囊谦草玛手工缝制属传统手工技艺。是整个玉树地区农牧民在生产劳作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其历史可追溯到唐蕃时期,特别是后来在囊谦千户统治时期,达到了大规模生产的顶峰,由于它的耐用性及功能性强,而且美观,得到了来自西藏、四川、云南等康巴地区人民的普遍认可。“囊谦草玛”生产的主要原料有:柽柳、鬃草和牛皮细线。囊谦县四季不分明,春冬两季长的特点;光照资源丰富,为秋季收割柽柳和鬃草提供了天然的保证,与其原料不会潮湿和腐烂变质。而牛皮细线的制作主要靠漫长的冬季,把牛皮拴在桥下,让它长期浸泡在水中,牛皮的毛就自然脱落了,不需人力来操作腿毛。大致做法是:先分别为采集的鬃草和柽柳进行脱皮加工,然后把一小部分鬃草浸湿作为制作草玛中心部分的基奠,弯曲围绕中心用牛皮细线缝制,到了转折点添加柽柳按相同的缝制方法进行转折,转折点为一圈,完后,再添加鬃草进行缝制,最后封口时再添加柽柳进行缝口。整个生产过程多达1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1、皮料的制作工序:浸泡、退毛、揉捏、剪皮等。2、草料制作工序:选草、日光晒干、脱皮、浸泡,3、最后使用地方特制的针缝制

囊谦草玛至今分布在囊谦县香达镇格日瓦村一户家庭,为了家庭的收入,女主人巴桑拉毛仍旧制作囊谦草玛,是草玛手工缝制技艺的代表人。

香达藏纸

囊谦县香达藏纸手工造纸工艺是由公元1300年前第四代囊谦王寨吾曲吉江才时期所创,是有帝西日巴尕布的徒弟成就者宗哇雷美多杰投拜上师后,按照自己的愿望和上师的要求下,在今日的香达镇格荣滩上修建一座大经堂,当时在他的管辖内有一名特别有名的工匠学者扎西扎巴的弟子安居·曲扎西,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专业工匠师,作为建筑设计师特邀请他到此地修筑大经堂。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他圆满完成了这座做工精美、外观庄严的大佛堂。后来他又在佛堂用不同方式来制作刻经板、塑像。塑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佛用器具和雕像。特别是他把工匠学理论知识广泛运用在实际需求当中,为了经堂内收藏经文,边学习其它地区的造纸技术,边深入开发和尝试适用于当地环境和地区的造纸技术,他运用当地独特的材料,创造了藏黑纸、藏药纸、藏毒纸等纸品。再在这些纸上运用藏区各地的书法,用金、银、石墨等不同材质的物质作为书写的墨写了许多法本,馆藏在大经堂内。从此,他的造纸工艺逐渐蔓延到香达的周边环境中,而造出的纸素有“香达藏纸”之称,当时的香达村也就名副其实地成了造纸和交易的中心地带。

香达藏纸手工造纸工艺以狼毒花为主要原料,掺合高原地区特有的艾蒿、藏茄等草本植物,秘制成藏纸的渲染品,对其藏纸进行相应染色。大致做法是:1、将采挖的狼毒草根捣碎,取草根的外皮,再将外皮再次退掉表面薄皮,剩下的就是制造藏纸的原料。2、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锅中进行十余小时的沸煮。3、将沸煮好的原料倒进特制的搅桶里反复搅拌,直至原料形成糊浆,这样原料就加工好了。4、将加工好的浆按照一定的顺序倒入浸泡在水池里的纱网兜里,用手搅拌和平整均匀。5、将网兜从水池里慢慢抬高,让水从网兜里慢慢渗出,直到原料在网兜凝固,这时就将网兜从水池里彻底取出,摆放到阴暗处。6、有薄木片抠出网兜里凝固的纸,将其放到晾板上,边用木棒平整纸面边晒干。

香达藏纸手工造纸工艺是康巴地区及整个藏区智慧的结晶,是藏民族典型的手工传统文化,是研究藏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价值,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现正在积极申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