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囊谦新闻 > 要闻

新生玉树 起舞盛世 ——中国共产党在玉树的辉煌历程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7-06 阅读次数:0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将更加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始终贯彻“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理念,创造玉树发展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的美好明天。

  民族自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过渡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全国成立的第二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一个先建政后建党的地区。在民族自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团结带领玉树各族人民建立新政权,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党组织相继建立和发展壮大,各级人民政权不断得到巩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贯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49年9月15日,玉树地区原国民党行政督察专员马峻秘密通电,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10月27日,青海省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并正式接管玉树地区国民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1月2日,玉树实现和平解放,从此迎来新生。

  1950年12月,地委机关建立了第一个支部,成为玉树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1951年12月25日,玉树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此后相继成立玉树县委、称多县委、囊谦县委、杂多县委、治多县委、曲麻莱县委。玉树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建立过程中,组织领导各族人民群众开展干部大队西进和访问团下乡、抗美援朝、剿匪、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整风整党、审干肃反等运动,积极宣传落实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加快对农牧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初步改善。

  1953年起,在机关中普遍建立党组织,并本着“积极慎重、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积极分子入党。1955年10月,囊谦县委吸收青土村牧民尕哇东周加入党组织,尕哇东周成为玉树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牧民党员。1955年12月,又发展白玛才周等3名牧民党员,同时建立起玉树地区第一个村级党支部。至此,初步形成了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农村牧区都有党组织有党员的格局。1955年6月23日至29日,玉树藏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结古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神及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改变本省专区级、县级民族自治区名称和组织机构的决议》,改玉树藏族自治区为玉树藏族自治州。

  1958年1月,根据省委《关于农村整党工作的指示》精神,玉树州委分期分批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整顿。后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玉树州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犯了“左”倾错误,出现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渡,群众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挫折和问题,但经过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努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依然得到一定发展。

  1961年3月,中共玉树州委转发了州委组织部《1961年关于普遍深入,全面彻底地进行整党的意见》通知,对全州在党员吸收过程中审查不严,将一些不具备或完全不具备党员条件,甚至个别反坏、不纯分子混入党内的现象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查处和清理。通过整顿,纯洁了组织,教育了党员,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严格了党内组织生活,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有了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加强。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玉树州大力整顿各级领导班子,解决班子思想、组织不纯问题,恢复基层党组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冤假错案的平反落实工作。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开展农田草原基本建设。恢复正常的教育等秩序。这些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玉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开启了全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征程。

  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伟大转折,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发展,全国迎来国民经济飞速稳步发展的大好时机,玉树藏族自治州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984年11月,中共玉树州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研究部署了全州的整党工作,并成立了中共玉树州委整党办公室,由州委领导牵头,整党工作历时两年,从1985年5月起对全州各党组(委)、党支部和全州县级及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进行了全面整顿。通过整顿,各级党组织的党性党风明显好转,解决了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进一步实现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严明了党纪,教育了党员和干部,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1995年开始,玉树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全州农村牧区以村党支部“五个好”和乡镇党委“六个好”为标准,按照“巩固、整顿、提高”原则,对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历时三年的分类基建工作。经过三年的集中整建,全州范围内以“创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载体,在巩固成果,完善措施,深层推进方面下功夫,党建工作由原来的“软件”变为“硬件”,由“虚”变“实”,出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2001年后,全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农牧区经济发展为根本,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社会稳定为保障,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坚持“实施七大战略、建设四大经济支柱、努力实现八个突破”的工作要求,依靠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平安玉树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充分调动全州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全面推动玉树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有序推进了灾区基层组织从帐篷党支部、管委会、建委会到街道社区的“四次转型”,划分为19个片区,依托25个临时帐篷党支部,第一时间1800多面党旗高高飘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了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玉树奇迹”,形成了基层组织建设玉树模式,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充分肯定。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州各级党组织注重思想引领,强化队伍建设,突出基层导向,创新推出了一线工作法、“三三制”工作法等一系列好做法、好模式,党的建设持续上台阶、上水平。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党支部956个,党员24053名,各级党委59个。其中,党的地方委员会7个,党的基层委员会52个(45个乡镇党委、3个机关事业单位党委、4个国有企业党委)、4个街道党工委;党组110个(机关单位支部367个、事业单位支部181个、企业单位支部41个、农牧区村支部258个、社区支部54个、社会组织支部1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9个,其他支部14个)。

  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开启玉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树各族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两个越来越好”重大要求为引领,全州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产业发展快速增长。全州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在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8亿元,财政总支出累计达到654亿元,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11元,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到9800元。旅游收入和人次累计突破37.02亿元和579.75万人次。全州牲畜存栏211.49万头(只、匹),出栏率和商品率不断提升,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州的步伐加快。有效利用耕地,播种面积达18万亩。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国省道改扩建项目和共玉高速公路建成投运。公路通车里程达16892公里,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作为全国第五高的高高原支线机场玉树巴塘机场,为玉树“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了积极贡献,创造了机场建设的“玉树速度”,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英雄机场”。

  330KV大电网进玉树、110KV电网六市县联网,34个乡(镇)、149个村实现电网覆盖。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设农牧区各类厕所17043座。新建扩建垃圾填埋场7座、污水处理厂2座。落实国土增减挂钩项目补助资金4.65亿元。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民生保障改善显著。全面推进综合医改,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三个一批”“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全面落实。州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开工建设,州藏药制剂中心基本建成,组建了涉藏地区首家精神康复医院。启动实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十三五”防控规划,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7.23万人,参保率达98.6%;基本养老参保22.05万人,参保率达99%。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2495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94259人次,累计发放困难群众各类补助救助资金29.79亿元。

  文教卫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州功能完善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恢复扩建称多县高中,建成州四高、五高、六高,开工新建第八高中和州特殊教育学校,第七高中列入建设规划,改革创新推广高中名校托管模式。通过努力,玉树州教育规模稳居全省六州之首,正在由民族教育大州向民族教育强州目标持续迈进。

  生态环保迈上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实施,园区管理机制和职能进一步理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组验收。三江源水源地成功入选“中国好水”,可可西里成为我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源地区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6.8亿元,实现了现行标准下6个深度贫困市县摘帽、104个深度贫困村退出、12.9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4%下降到0.3%以内,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增长到目前的9260元以上。

  精神文化繁荣发展。坚持文化旅游商贸大融合,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圣洁玉树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格萨尔文化古籍整理、古村落保护深入推进。玉树武士舞入选中国民族舞蹈学术资源库,先后被授予“中国藏族舞蹈之乡”“中国藏族山歌之乡”“中国藏族舞蹈采风创作基地”称号。做精做优国际漂流A级锦标赛、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玉树赛马节等精品节会。积极参加“魅力中国城”评选,精心打造“三江之源”等大型专题片和“音画玉树”非遗民俗剧,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了玉树的知名度。

  文化旅游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以“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等为主要目的地的生态旅游等高端旅游市场逐步形成。电商物流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公共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丰富各类文化创建活动。共创建全国文明乡镇(村)和单位14个,省级文明城市、村镇和单位82个,“五星级文明户”27941户。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树立4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个人。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玉树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了70余年的辉煌历程。我们坚信,玉树各族群众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定会实现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的壮美愿景,谱写出新篇章,创造出新辉煌。(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稿指导 中共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