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囊谦新闻 > 要闻

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6-05 阅读次数:0

  牢记嘱托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要继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落实于行

  2021年,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而言,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绝非偶然,绝非幸运。这是青海各族干部群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是贯彻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的生动实践。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体制试点以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大胆推进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实验,确立了依法、绿色、全民、智慧等建园理念,逐步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制度、标准、生态保护等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探索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在全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综合评估、验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均排名第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探索出了一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三江源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为全国生态保护提供了一个好典型、好示范。

  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逐年增长,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

  从三江源到祁连山,青海践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脚步铿锵有力。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工作正式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强力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截至目前,33项任务全部完成。

  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为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片区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中,聚力打造生态保护高地、生态科研高地和生态文化高地等“三大高地”,在全省自然保护地率先建立“村两委+”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党员引导带领作用,推行“村两委+”联点村包点联建工作机制;在全省首个成功申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批50个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并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信息管控中心;率先成立生态学校,相继在4县市1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生态课堂进校园和自然体验活动千余人次。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如期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已正式纳入国家创建规划,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正扎实推进,在打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数说成果

  目前,全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42%。全省64.3%的湿地、30.7%的森林、85%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青海方案”。

  在体制试点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三江源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和范围进一步得到优化调整,将黄河、长江源头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目前,区划面积由试点期间的12.31万平方公里,扩展至19.07万平方公里,涉及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4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实现三江源头整体保护。

  设置生态管护岗位,持续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全省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其中生态扶贫管护公益岗位4.99万个;尤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园区“一户一岗”,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增加2.16万元,当地牧民放下牧鞭,守护江源,成为稳定就业的生态管护员,有力带动小康水平稳步提升。

  三江源头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黑土滩治理区域的植被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70%以上。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园区53个行政村成立村级生态保护专业协会,安排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子女在西宁接受中职学历和就业技术教育,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祁连山国家公园在全国首创“村两委+”社区共建共享模式,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民生发展、民族团结融为一体,其中农牧民生态管护员1200名。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在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相继完成雪豹监测任务,获取雪豹影像资料1500余份,获得了5只雪豹、5只荒漠猫、6只兔狲同框等世界罕见的监测影像。在祁连山地区首次开展大型真菌、昆虫以及黑颈鹤环志、水环境调查等专项监测调查项目。

  落实项目资金5.11亿元,重点实施人类活动迹地修复、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自然教育课堂等宣教设施建设、巡护道路病害整治、环境治理配套设施建设、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等项目,开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雪豹及栖息地保护项目,在澜沧江源园区和长江源园区共7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监测分析雪豹种群数量、密度和种群动态变化,捕获到雪豹照片1.79万张,识别出雪豹101只、金钱豹12只。

  三江源湿地面积增加1.1万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体面积实现连续15年增长,全省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湿地保护率达到6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目前,我省每年为下游输出源头活水超过900亿立方米,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障。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显著改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藏羚由最低时的不足3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青海湖鸟类种数由189种增加到223种。全省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向好的历史性、全局性、转折性变化。(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