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天杰地灵的囊谦县,勤劳智慧的囊谦人民创造了一件件、一种种富有生活气息、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瑰宝,它们流传至今,依旧大放光芒,“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许许多多的非遗传承人弘扬囊谦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囊谦优秀的民族文化。即日起,囊谦县委宣传部、囊谦县文体旅游广电局、青海在线网共同推出专访栏目《囊谦工匠》共同讲述当地能工巧匠的匠心梦,为打造工匠之县集智慧力量。
青海在线网(文/肖生珍)一支20人的队伍,年龄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58岁,他们的舞步遍布囊谦县各个角落,他们将文化传承做得接地气,近生活。
被点燃的细胞
索才是囊谦县老年文艺宣讲队的负责人,他告诉我,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该团队,跟随全县各单位赴基层开展宣讲,传承囊谦当地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6月,囊谦县掀起了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热潮,宣讲队赴全县九乡一镇开展宣讲,这其中就有老年文艺宣讲队的身影,大巴车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有时候阳光暴晒,有时候阴雨连绵,可是车内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歌声不断,这样的场景对于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十五年来,省州乃至全国的重要会议精神、各类惠民政策、普法宣传、安全教育宣讲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每到一处,宣讲的人宣讲,老年文艺宣讲队就在一旁候场,音乐一起,仿佛他们的每个细胞都被点燃,“卓根玛”、弦子舞……跳了一圈又一圈,表演时,男性舞者头缠红缨,身着白色丝绸长袖衣,外着酱红色氆氇藏袍,腰系绸制彩带及火镰、镰刀和弹夹等,下着白色丝绸灯笼裤,脚穿传统藏式长靴;女性表演者将头发梳理成50—60个小发辫,头戴3颗琥珀,琥珀以下至腰部的装饰条上按“1”字排列绿松石和红珊瑚等。身着粉色丝绸长袖衣,外着黑色氆氇缝制的藏袍,腰系装饰腰带,藏袍前襟有银丝编制的2—5根银链以钱夹为中心蝶状形对称佩戴,腰带系金、银、铜打制的藏刀、针囊等,脚穿传统藏靴随着音乐不断变换动作与脚步,如此精彩的演出,他们跳得尽兴,看得人意犹未尽。
演出刚结束,索才就拿过话筒为农牧民群众宣讲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朴实的话语,简单的表达,他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为他们讲大会精神。平日里,索才除了带着队员们排练,还要学习相关的会议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
“当时选人的时候很严格,要一个一个问清楚,你会跳舞吧?”索才说,队伍起初成立时只有8人,均为男性,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会拉牛角胡,牛角胡是藏族弓弦乐器之一,藏语称为“必汪”用雌野牛的角制成,形制与汉族二胡基本相同,发音明亮,音色优美,听起来十分悦耳。
随着老年文艺宣讲队深入基层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宣讲的单位络绎不绝,“只要有人愿意叫我们,要几个人就去几个,要二十个大家就都去……”索才这位康巴汉子不断地向我介绍,言语里净他对这个团队的热爱。
2011年,团队人数实现了大的飞跃,有男有女才能是一支完整、专业的队伍,来自吉曲乡、白扎乡等地10名女性的加入,才构成了完整的囊谦县老年文艺宣讲队。
经久不衰的画卷
每到一处,农牧民群众齐聚文化广场或者草原上,听取宣讲,观看文艺节目,农牧民群众听得入迷,大家拿出手机,全程录音、录像。他们的演出掌声不断,他们的宣讲深入人心,晓乡乡巴尕村村民扎西拉毛说:老年文艺宣讲队来了,村里的人大多都会放下手头的农活,围成一圈边听边看,把文艺表演和政策宣讲都送到家门口来的宣讲方式群众更喜欢、更愿意接受。
宣讲演出的地方大多距离县城较远,道路崎岖,当我问起索才,有时候下乡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家里人放心吗?他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并且我是真的喜欢,待在家里反而不舒服。我们已经慢慢老去,文化传承我们不做谁去做?
12岁时起,索才跟随当地的老人学习牛角胡弦子舞,如今他作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在潜移默化地带动更多的人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中,他们秉承着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从起初的8人到现在的20人,选择加入的人就从未离开过,他们坚守的是初心,是做好文化传承的决心和信心。
牛角胡是囊谦县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青南明珠”闪光的历史文化,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均每周有4天,索才和队员们在县第一民族中学开展牛角胡教学,利用孩子们放学后时间义务地为他们进行教授,传承传统文化。相比起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们很喜欢这个古老的乐器,他们开始期待每天课后的学习。在校园里,一位老人面容亲切,学生们与他围坐在一起,左手扶着牛角胡,右手持弓,一幅和谐动人的画卷经久不衰……2015年,这支老年文艺宣讲队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理论宣传先进集体”,成为青海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理论宣讲集体。
老年文艺宣讲队成员为学生教牛角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索才、阿保、巴忠、闹松、代青……老年文艺宣讲队的每一位队员用最简单的方式和朴实的话语为全县文化传承与理论宣讲出力,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我们享受着党的好政策,趁着还有能力为农牧民群众做一些事的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索才说。
“老年文艺宣讲队为全县的宣讲工作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通过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会议精神送到基层,这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生活,而且充分发挥了老年文艺宣讲队的奉献和服务精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普巴才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