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囊谦新闻 > 要闻

【三江源头 京玉情深】京玉牵手情悠悠——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综述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3-23 阅读次数:0

  

第五批第一期北京援玉医疗专家曹阳月正在跟内科医生探讨患者病情。咸文静 摄

  几间温暖的房屋,几年前成了江尕的新家。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卡那村,不少村民跟江尕一样,住上了北京援建的“暖心”房;

  玉树称多县歇武镇昂巴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投资援建的称多县三江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建设项目的首个示范点。如今,合作社的牦牛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群众增收更有保障;

  3月15日,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在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举行。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巴桑有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师父;

  ……

  安居、增收、提质……在玉树,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它们改变着玉树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着玉树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强着玉树儿女的内生动力。

  13年北京援青,13年玉树新生。

  13年来,北京的倾情援助,有力推动了玉树的跨越发展。从灾后重建到新城运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基层组织夯实到精神文化塑造,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北京对口支援工作不断调整优化,实现“输血壮骨”到“造血强体”模式的转变,玉树从灾后废墟中崛起,崭露“脱胎换骨”般的新容颜。

  新玉树,基础设施大提升。

  新玉树,社会事业大发展。

  新玉树,群众生活大改善。

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援青干部,称多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翟源正在了解当地合作社的情况。咸文静 摄

  聚焦民生改善

  绘浓幸福生活底色

  安居富民暖民心。

  囊谦县白扎乡卡那村是个半农半牧村,全村300多户2000多人,除了养牛,家家户户还会种些青稞。几年前,在北京援青资金的帮扶下,全村112户困难农牧民的住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村党支部副书记更桑告诉记者,北京援建的这些房子,除了四五套60平方米的之外,剩余的都是80平方米。

  在更桑眼中,这笔援建资金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个个带给村民温暖的家。但这只是北京援建玉树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对口支援13年,北京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9亿元,是玉树地震以来累计财政收入的近两倍,共实施各类项目1086个。

  基础条件改善上,累计投入资金16.56亿元,实施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6个。其中,新建住房1760套,改善了5300多名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实施9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饮水点1596处,解决了12万群众的饮水困难;配套户用太阳能8657套,为2万多人送去光明;新建城市和乡村道路741公里、新建和改造厕所4217座,惠及10万多人。

  社会保障服务上,推进“教育援青系统化”建设,实现玉树教育30余项“零突破”,支持新建12所中小学,通过“异地办班”让万名学生享受到大城市教育,援建“海东(玉树)中学”走出“名校托管”办学模式。新建囊谦县、曲麻莱县人民医院和多彩乡等10所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设施设备提升做到全覆盖,有效防止困难家庭因病致贫返贫。

  生态环境保护上,实施可可西里5个保护站及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设施提升工程,帮助各市县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依法治理。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等成果,无不浸透着“北京智慧”“北京力量”。

  点滴民生事,汇成幸福源。

  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当代山山顶,鸟瞰玉树新城,扎曲河、巴塘河穿城而过,纵横交错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路灯和建筑照明勾勒出夜色中玉树的美丽轮廓。负责开启和关闭市区14.6平方公里内所有公共照明的,其实是一道“总闸”——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2015年初,玉树开建“城市管理服务指挥调度平台”。以此为基础,2020年,住建部与青海省政府联合印发《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玉树市被列为“智慧管理城市”试点地区,明确要求提高城镇现代化治理能力,推进城镇建设管理现代化和智慧化。

  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特色产业现代化、城乡环境绿色化……围绕这一主线,智慧玉树的蓝图徐徐铺展。智慧公交站牌,实时显示公交车到站时间;玉树市部分景点登上“云端”,游客随时随地线上全景式参观,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59亿元的援助资金中,“80%以上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80%以上的资金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

  记者来到囊谦县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的不动产办证大厅时,工作人员尕央代毛正在给吉尼赛乡的扎改办理手续。一旁的中心负责人索南旺加告诉记者,这个政务服务中心由北京市对口援建,于2016年投入使用,目前开设服务窗口34个。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中心在安排县直有关部门入驻的基础上,根据基层群众办事需求,将九乡一镇和银行、通讯、电力等有关企业也一并纳入了入驻范围。”面对采访,索南旺加激动地说:“以往群众办事是逐一找部门、逐一找窗口,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只跑一站、只进一门’。这种变化,要感谢北京市政府和首都人民!”

  “就囊谦县而言,除了便民服务中心、牧民住房及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项目外,北京还给我们援建了不少惠及民生的好项目。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都帮到了实处。对于这些,我真想发自肺腑地说一声感谢!”囊谦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刘西杉动情地说。

在北京援建项目支持下,囊谦县藏医院建起了传统藏医药加工车间。金玥彤 摄

  坚持鱼渔兼授

  “输血”变为“造血”共赢

  牦牛产业是玉树的支柱产业。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是个地地道道的纯牧业村。2019年,经过摸索,牧业村三社建起了合作社,并尝试加工酸奶、酥油等产品,在全镇合作社中小有名气。

  经过深入调研,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选定称多县作为牦牛产业的先行示范区,并将第一个示范基地确定为牧业村三社的昂巴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设越冬棚、保育舍、干草棚等设施,基地能够容纳上千头牦牛冬春补饲、夏秋放牧、分群养殖。

  让当地牧民摆脱“靠天放牧”、保证牦牛出栏率仅仅是北京援建项目的第一个目标,提高村民致富率才是这场升级的最终落脚点。

  “在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我们跟北京的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经加工后进入北京市场。有了这种非常稳定的销售渠道,再加上村里其他的集体经济,群众增收更加有保障。”歇武镇副镇长桑丁看着认为,通过构建这种“牧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全产业链条,不仅能够提升当地牦牛产业化程度,更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其实,称多县与全玉树州一样,需要走出一条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形成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之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既要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共同挑战,又要面对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北京市态度坚定:做好玉树绿色生态资源与北京市资金、产业、市场优势有效结合的文章,立足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向哪里发展,靠什么发展?

  以畜牧业为例,北京市在援建过程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因势利导,推动良种繁育、饲草加工、畜棚设施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举办首届中国(玉树)牦牛产业大会,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推动生态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难看出,对口支援既有真金白银的无偿援助,也有智志双扶、互利共赢的“造血式”帮扶。

  北京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培训行政管理、教育卫生、农牧科技等各类人才,创新“组团式”人才帮扶全国模式,为玉树培养了大批“带不走的队伍”。

  有时,事实比理论更鲜活、更有说服力——

  看市政管理。从公交运行到管网维护、物业规范到服务社区,经过了“牵着马走一程”到“扶上马送一程”的艰辛历程。目前,仅玉树市就拥有近千人的市政管理专业队伍,高原新城有模有样,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看教育发展。从校长、教务、教师等不同层面共选派46位骨干,成体系帮带小学、中学和职校等不同阶段教学队伍,玉树教学管理和质量持续提升;针对玉树“留人难”问题,每年高考在北京市属高校定向招录5名“玉树生”,并“订单式”代培20名至30名玉树本土人才。特别是在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到达玉树后,教育帮扶以强化教育发展基础为切入点,投资13800万元,实施四类7大项目,有效增强了玉树教育自身发展的“体力”。

  看医疗条件。前后选派50名医疗专家,通过“传帮带”培训医务人员600人次,开展168项新技术、新业务,新建州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等6个新学科。同时,建起州县“远程诊疗平台”,强化智力支撑,降低就医成本;玉树州人民医院成功达标三级医院,并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去年,第五批医疗帮扶从“单兵式”“团队式”帮扶创新转变为“4+1+4”的“组团式”帮扶模式。开展医疗新技术创新研究,实现医疗技术领域多项“零突破”。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通过赴北京及其他地区培训、州级示范培训和干部人才大讲堂,培训党政干部、扶贫干部、致富带头人和教育医疗等干部人才,逐步提升干部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并结合玉树实际,成立了基层干部学院,实施千名基层干部培养工程。

  这样的帮扶,被解读为另一个词:智力支援。

  2022年,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安排资金1620万元,实施6个智力支援项目,开展学习、交流、指导,加强能力、素质、技能培训,培养培训行政村干部312人,专业技术人才1400余人,本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5名,未就业毕业生约1000余人。

囊谦县白扎乡卡那村由北京援建的牧民住房。金玥彤 摄

  铭记京玉情深

  薪火相传不忘初心

  13年间,北京援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交出了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人们在问:这样一个民族团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来时不适应,干了放不下,走后舍不得。”第一批北京援青干部领队张光连的一句话,成为此后援建团队的共同感受。

  13年来,一任接一任的北京援青干部背起行囊,奔赴三江源头的玉树州,开始援建之旅。

  援建离不开科学谋划,发展离不开力量支撑。

  ——这力量,源自献身高原的坚定信念。

  玉树灾后重建,北京第一时间组织4家国企、调集3000多名精兵强将,不计成本、勇挑大旗,给灾区群众吃下“定心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玉树速度和玉树奇迹”。经过3年努力,北京支持的6大类120个援建工程高质量完成。

  玉树脱贫攻坚,北京先后派出5批277名专业人才,克服高寒缺氧、生活不适等困难,扎根于群众当中,手把手教技能、心贴心助就业,涌现出像刘云军、孙刚凝等一批群众眼里的“玉树好人”。

  2016年,第三批援青干部刘云军从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来到玉树州人民医院当院长。3年来,他扎根高原、无私奉献,带领医院进行绩效改革,先后组建14个新学科,填补玉树多项诊疗技术空白,仅新生儿死亡率就下降10个百分点,启动“白内障复明”“心脏康复”等惠民工程,受惠群众成千上万。

  ——这力量,源自务实创新的干事激情。

  在涅槃重生的灾后重塑期,第一批援青干部直接参与援建项目建设,发挥了主动衔接、全程监督、协调沟通的联系纽带作用。重建期间,北京市政、城建、住总、建工等4家国企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勇挑重担,6大类120个援建项目工程全部高质量完成。

  在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第二批援青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项目、资金、人才、经济合作和产业对接等方面建言献策,主动参与玉树各类发展规划,帮助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瓶颈”。

  在跨越发展的脱贫攻坚期,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从玉树最紧迫、最落后、最现实的需求出发,全力推进援建工作深入牧区、深入医院、深入学校、深入人心,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在乡村振兴的起步开局期,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队建为保证、以援建为中心,不断深化结对帮扶,加强援受双方交流调研,在更高起点上促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既然选择来玉树,肯定是有一些情怀在的。现在觉得,来了就对了。”第五批北京援青干部人才孙海涛说。

  ——这力量,源自鱼水一家的“京玉”亲情。

  裴志飞是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来到玉树后她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从死神手中挽救了一名胎盘早剥、大出血、休克等危急重症孕妇母子,并带领州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成立“宫颈疾病诊疗中心”,改善了玉树宫颈癌筛查、诊疗、防治缺失的现状。

  “玉树就是我第二个故乡,我热爱这片土地。来到玉树以后,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指挥部和州医院也特别关心我们。”裴志飞说。

  日积跬步,终至千里;帮扶之路,情深义重。

  谈到在玉树的点点滴滴,北京第四批援青医疗团队领队郭勇动情地说:“我们就跟亲人一样,已经融入进了玉树老百姓的生活。我们也会主动学习一些藏语和藏族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上和藏族同胞拉近。玉树人民对北京人民的尊敬、友善,让我感受到爱是相互的!”

  用真心换真情。一批批北京援青干部得到了玉树群众的认可。“汉族好曼巴(医生)”“校长阿吾(老哥)”有口皆碑,送往医院、学校的哈达、锦旗,以及声声恳切的“挂真切(谢谢)”,成为他们与当地各族群众交流交融的鲜活证明。

  如今,北京飞往玉树的航班每日一班,京玉两地开展互访互动180批4500余人;每当学校寒暑假,很多援玉干部家属子女会到玉树探亲旅游,玉树的孩子也会到北京参观学习。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渗透着“北京印记”;玉树人对北京的亲近发自内心、对北京的感恩溢于言表,京玉关系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升华成一幅“亲情场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2023年,青海玉树指挥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援建工作要求,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各类援青资源,重点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两个高地建设,在沟通交流、产业帮扶、民生保障、智力支援、团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党群部部长孟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