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动态 > 体会交流

青海,艰苦环境下官员的两极分化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8 阅读次数:0

2006年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用两期的篇幅介绍了青海。第一期的封面上,用这样两句话描述了这个大多数人并不熟悉的省份:

“对边疆,它像内地;对内地,它像边疆。”

短短十四个字,把青海地理、经济、文化描述的淋漓尽致。

西藏是高原,却没有青海的纬度高。看每天中央台天气预报,青海省会西宁是全国昼夜温差最大的省会城市。青海有些地方比西藏海拔低,但高原反应反而更大。青海海北州州府所在地西海镇海拔3180米,不算太高,但大多数人在西海镇却睡不着觉。

青海是高原,却没有西藏的政策。西藏比青海的存在感强很多。青海无论工资待遇还是其他政策都不能与西藏相比。2016年我离开青海的时候,正厅级干部月工资收入,刚刚1万左右。西藏各级干部的选拔和配备,除了藏族就是汉族。青海不一样。省内54个民族,除藏族之外,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也在省级领导班子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名额。

在青海,无论是藏族百姓,还是县上、州上的干部,许多人以在西宁买一套房子作为全家的目标。西宁的居民和省直单位的干部,则到成都、西安买房。这个目标达到后,大多数人别无他求,这里的幸福指数很高。多少年来,青海就这样超然地存在着,青海人不太了解外面,外面也不太知道青海。

直到今年4月27日,中央纪委通报了青海省六名正厅级干部违规饮酒致1人死亡事件后,青海部分干部生活状态和作风问题暴露在世人面前。

青海决定猛药治重疾。7月21日,今年1月就任青海省委书记的陈刚在青海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干部的病根。陈刚说,“条件艰苦不是‘躺平’的理由”,现在艰苦能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艰苦吗?不能把艰苦天天挂在嘴上,变成挡箭牌。

这位雄安新区第一任党工委书记,习惯了开拓创新,干事创业,显然对青海某些干部懒政怠政庸政的作风十分不满。民族地区确实有不少人仍然认为,只要社会稳定,发展不发展不是问题。中央显然看到了这个问题。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从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政新疆,到陈刚主政青海,都说明中央把民族地区的发展放在了与民族团结、与环境保护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习惯了原来节奏的干部却跟不上趟。

这些年,青海出了一些官员,把艰苦当“挡箭牌”,为在青海受的苦寻找补偿,或者邀功请赏。

原青海省委书记白恩培,在青海工作四年,之前在内蒙、陕西工作,离开青海后担任云南省委书记,涉案金额近2.5亿人民币。白恩培正是在青海期间,抛弃了糟糠之妻,与青海某宾馆服务员结了婚。到了云南后,这名服务员妻子竟然能够做到正厅级国企董事长的位置,也成为白恩培违法犯罪行为的代理人。

同样担任过青海省委书记的苏荣,离开青海后担任甘肃省委书记、中央党校副校长、江西省委书记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涉案金额近2亿人民币。苏荣的主要犯罪事实也正是从青海开始的。

一些掌握资源和实权的本地成长的官员,也没经受住考验,倒了下去。有些还是组织上培养多年,十分有前途的年轻干部,或者是平时在干部群众眼中还感觉很不错的老领导老干部。他们败坏了青海的政风。六名厅官酒局致人死亡事件后,那些正直、正派的干部们痛心疾首,认为会影响到青海干部总体在中央和外界的形象。

与腐败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的情况是,青海本地成长的干部或调到青海任职的干部,不畏环境艰苦,不讲条件苛刻,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坦坦荡荡,心无杂念,把青海当做磨练成长的摇篮。青海,这些年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关键岗位干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从青海调任出来,担任重要岗位的副省级以上干部有:

赵乐际,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委书记。后任陕西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强卫,曾任青海省委书记。后任江西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骆惠宁,曾任青海省委书记。后任山西省委书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现任全国人大代表。

信长星,曾任青海省委书记。现任江苏省委书记。

王国生,曾任青海省委书记。后任河南省委书记。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王建军,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委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胡昌升,曾任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后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厦门市委书记,黑龙江省省长。现任甘肃省委书记。

严金海,藏族,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拉萨市委书记。现任西藏自治区主席。

王予波,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副省长。后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现任云南省省长。

宋秀岩,女,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省长。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齐玉,原青海省委常委,现外交部党委书记。訚柏,纳西族,曾任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后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现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韩建华,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副省长。现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

程丽华,女,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副省长。后任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财政部副部长。现任安徽省委副书记。

王晓,曾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宁市委书记。后任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现任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王宇燕,女,曾任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现任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西明,曾任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现任安徽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马顺清,回族,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后任宁夏自治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主席,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现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田锦尘,曾任青海省副省长。后任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现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旦科,藏族,长期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现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董开军,曾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后任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现任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院长。

陈明国,曾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现任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艰苦地区考验干部,是组织上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坚持下来的,组织上不会亏待他们,特别是不会亏待那些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一心干实事的人。那些出了问题的,都是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组织上承认、组织不给自己补的。

正如陈刚书记所说:

“那些敢于担当、善于做事的干部要大胆干,你们不是赶考路上的‘孤勇者’,省委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人民和组织看得到你们的努力和付出!”

“那些还在犹豫观望徘徊不前的干部要大步跟上来,请你们昂扬向上一起向未来!”

“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要幡然醒过来,请你们转正方向再出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青海,重新觉醒,奋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