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根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玉树州结合地域面积大、农牧民居住分散、服务半径长等实际,探索实施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引导积极580名返乡大学生到村任职,努力打造一支“懂农村、善治理、靠得住、干得好”的村干部队伍,为村级换届蓄足了源头活水。
严格标准“选”,把“想干事”的人才引回来。我们结合村“两委”班子届中履职评估开展返乡大学生情况调研,摸清返乡大学生就业情况、回乡意愿、专业特长、入党情况等,全面建立返乡大学生信息库。制定《玉树州“一村一助理”管理办法》,突出政治标准和能力要求,明确选聘程序、培训教育、考核激励、待遇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四荐一审一考一聘”制度,在政治、能力、素质上严格把关,提出“六选六不选”标准,坚决将不合格人员挡在门外,确保选出人员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
整合资源“育”,把“能干事”的本领练出来。积极构建“理论教育、政策学习、业务培训、结对帮带”四位一体培养体系,依托玉树基层治理学院和“强村讲堂”等,建立党的创新理论首课制,采取上门宣讲和线上辅导等方式,帮助到村任职大学生精准掌握各类政策法规。围绕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公共服务等实施跟岗锻炼,并从乡镇干部、村干部、第一书记中确定帮带导师,帮助返乡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练就本领、成为骨干。
健全机制“管”,把“干好事”的责任树起来。按照“财政临聘一批、村集体经济选聘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的方式,以2500元至4000元的标准落实工资报酬;细化“规范化产业运营、制度化财务收支、常态化组织生活、标准化制度执行、精细化村务台账、经常化服务活动”要求,制定《玉树州村级事务助理员岗位职责清单》,明确12项职责并采取“村级评价、乡镇考核、群众测评”等方式强化工作考核。建立《玉树州一村一助理报酬绩效管理办法》,把报酬与考核结果挂钩,切实做到以考定绩、以绩定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