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玉树州囊谦县的白扎盐场,是澜沧江上的千年古盐场。这里盛产澜沧江特有的江盐,分红盐、白盐两种。漫步白扎村达纳河畔,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田依山而建,方方正正、大小不一的卤水池顺势铺开,在蓝天白云青山的映衬下,闪耀着迷人光斑。
玉树州囊谦县地处我国“三江成矿带”,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卤水盐储量丰富。藏族有吉祥八宝,囊谦有吉祥八盐,囊谦县红盐储量丰富,据《青海省志盐业志》记载,囊谦县已发现盐泉29 处,是世界上已发现矿化度最高的盐泉。其中有8处建为盐场,白扎盐场就是其中之一。
白扎盐场是囊谦县建场时间最早、泉卤品质较高、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为古老的盐场之一。有着千年开采制盐的经验,可谓历史悠久,传承至今难能可贵。
相传很久以前,白扎村周围森林中的猴子经常聚集一处舔食泉水,人们尝过后发现泉水有咸味,从而发现了此处的盐资源。所以在藏语中白扎盐田被叫做“白扎擦卡”,意思为猴子的盐场。虽是传说,但也有据可循。按照地质学和古地理学的解释,青藏高原在远古时期是一片大海。在地质运动中,海水中所含的丰富盐水随着板块不断挤压和碰撞形成盐矿。如果地段的地质层薄弱,盐泉就会裸露出来。
白扎盐厂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制盐工艺,采用太阳能蒸发法,即盐田法。每年春秋季,村民将卤水引入事先修整好的盐畦,让其充分沉淀、自然蒸发,再将浓缩的卤水加以暴晒,然后将生成的结晶颗粒盐收集起来。早期因盐畦以红色黏土垫底,晒盐过程中常有较多黏土混入,晒出的盐略带红色,被称为红盐;后来经过改良,改用鹅卵石铺底,片石砌边,产出了白盐。
这几年,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囊谦红盐越来越受到省内外游客和消费者关注,尤其是红盐工艺品、红盐泡脚包等新产品更受青睐。目前,囊谦县委县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盐产品+盐文化+盐旅游+”产业路子,做大盐文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参观、走访,探寻高原一粒盐的“前世今生”。
为进一步打造囊谦盐文化品牌,完善囊谦文旅精品路线,囊谦县委县政府在白扎村修建“红盐驿站”,这是囊谦文旅精品旅游路线中唯一的盐场驿站,也是必经打卡点,为远道而来的游人展现河盐开采全过程。游客可近距离体验古法采盐工艺、欣赏草原美景,同时,品尝红盐牦牛肉、体验红盐足浴。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白扎盐场逐渐被人们关注,这座澜沧江畔的千年古盐场,不断绽放出迷人的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