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囊谦新闻 > 要闻

青海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实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10-22 阅读次数:0

  “我们老百姓的这些‘小事’,党和政府一直都很关心。”10月11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克鲁诺尔村村民达木秋加布家的羊群遭到棕熊袭击,村党支部书记田克斯达拉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及市林草局汇报,对达木秋加布一家进行安抚,帮助他们拍照取证并联系保险公司办理保险赔偿。

  近期,棕熊即将进入冬眠,四处觅食,频繁出没于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克鲁诺尔村和陶生诺尔村、蓄集乡陶斯图村附近,有咬死咬伤家畜、破坏房屋等行为,不仅使牧民群众遭受财产损失,更威胁到了牧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为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柯鲁柯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牧户进行宣传,并组织人员在周边开展巡逻和驱赶,积极解决野生动物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困扰。

  这只是青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背街巷道、民居角落,解决小区路灯线路、广场路面维修等问题;在乡村牧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牧区“颜值”;在窗口单位、服务大厅,面对面解决诉讼服务、信访案件、审批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百姓难心事……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贯彻总要求,检验精气神”为主基调,精准施策、快速发力,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微”事、“急”事、“难”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

  “现在小区新修了道路绿化,做了楼体保温层和楼顶防水,更新了窗户及单元门,增加了公共活动区域。这样的改造都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让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眼看小区“旧貌换新颜”,家住西宁市城北区朝阳东路钢木构件厂家属院的王美玲格外高兴。老旧小区改造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关心关切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西宁市全力实施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引导类改造,高标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挂真切,挂真切(藏语谢谢的意思)!”10月2日,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桑日麻乡的特某夫妇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户口簿,夫妇俩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能竖起大拇指对着民警连声道谢。达日县公安局桑日麻乡派出所在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工作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辖区一对夫妇长期无户口簿和身份证,且夫妇俩均患有多种疾病,无法自行前往派出所办理,导致这对夫妇在日常生活、治病就医等方面遇到了诸多不便。原来夫妇俩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阿日扎乡人,20年前,随女儿来到达日县桑日麻乡居住,至今未能落户。桑日麻乡派出所积极协调桑日麻乡党委政府,联系向阳村村委会及阿日扎乡派出所了解情况,查找调取相关证据,在认真核对相关资料信息后,派出所户籍民警为特某夫妇二人办理了户口簿和身份证。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青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做群众工作就是要细致到“丝发”的程度,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中更加注重“小事”,不断落实群众“小确幸”,从中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深情。

  各地各单位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领导留言板”、信访渠道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方式,广泛听民声、察民情,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台账,逐项办理解决。聚焦民生实事重点,在服务“一老一小”,在托幼、教育、养老、社保、医疗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老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谋划开展为民办事服务活动,集中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暖心措施,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回应群众关切热点,做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提高网民留言办理质量和效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瞄准群众所需所盼

  全力解决群众身边事关切事

  “因为腿脚不方便,检查的事情就一拖再拖,现在好了,乡政府联系市上的医院来家门口检查,再也不用发愁出行问题了。”正在进行慢性病检查的海东市乐都区达拉土族乡白崖子村村民冶尕姐说。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保障功能,海东市乐都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减轻重特大疾病、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入一线为986人开展特殊病、慢性病患者鉴定,为符合条件的1556人办理“两病”就诊卡,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

  “真没想到,昨天打电话希望上门认证,你们今天就来了。”家住德令哈市滨河小区的两位老人,今年已经78岁高龄,因身体不适加之行动不便,每年一次的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成了两位老人的烦心事。为了方便老人办理认证,海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工作人员拿着手机提示着:“爷爷,请您摇摇头,眨眨眼……好了,认证成功。”退休老人的资格认证是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养老金冒领现象发生的必要举措。为此,德令哈市人社部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老人上门认证服务,通过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人员与未认证的高龄群众电话联系,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免除老人来回奔波之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全省各地各单位加强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结对共建,做好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全省2.1万个基层党组织承诺践诺办实事5.4万件,42万余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万余次。

  精准发力“小切口”

  解决群众“大问题”

  “现在倒垃圾再也不怕手碰到垃圾了,我家孩子积极主动下楼倒垃圾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呢。”西宁市城西区南气象巷社区麒麟花园居民刘志征说。南气象巷社区在征集到辖区居民的困难需求反映,社区部分垃圾有堆放在垃圾桶外面的现象。社区党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分别组织辖区楼院支部、居民代表、社区党委召开会议讨论,并上报街道党工委同意,在小区楼院麒麟花园及电信小区安装了垃圾分类亭,并在每个垃圾桶盖上安装了手柄,方便居民更便捷地投放垃圾,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认可度,美化了环境,营造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宣传氛围,提升小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感谢社区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奔忙在每家每户进行协调,帮助我们解决了供暖问题,让我们屋里热乎了,我们心里更热乎。”10月19日,家住西宁市城西区海晏路38号院3号楼的居民韩玉芬高兴地给社区打电话表示感谢。海晏路38号的7栋楼均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管道年久失修、腐蚀,3号楼部分居民家中阀门老化,导致循环不畅,暖气热不起来。海晏路社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供热公司协调解决。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到住户家沟通协调,网格员和供暖维修人员加班加点上门对住户家中供暖管道排气阀门进行改装,重新更换了供暖系统并进行排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栋楼的暖气管道很快得到了维修并恢复了供热,让居民们十分感动。

  冷屋子、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物业服务的质量改进了,文化产品供给更丰富了,中小学生作业减了量、增了效,退休人员社保认证更方便了,办事窗口效率更高、服务更优了……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切入,将“小事情”办成“大民生”,传递着青海高质量发展中的暖心温度,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为民办事映初心、为民服务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