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2015年在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3-16 阅读次数:0

在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29日)

县委副书记、县长  欧格

 

同志们:

刚才,琨明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打赢我县扶贫攻坚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针对性,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接续奋斗,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头等大事

“十二五”特别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扶贫开发战略部署,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重点项目,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十二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项目投资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5%。二是十二五期间实现稳定脱贫15137人,脱贫率达41.7%。三是十二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7%。四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生态移民1545户,游牧民定居工程4118户,草原新帐篷项目4538户,保障性住房项目1321套。累计建成农村公路总里程1259公里,通车里程达3276公里,全县通电率达86.11%。五是到十二五末,全县共有中小学37所,教职工1165名,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93所,业务用房2.6万平方米,在职卫技人员198人。六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覆盖所有贫困乡村,干部驻村帮扶和第一书记覆盖所有贫困村,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对口扶贫“四位一体”的扶贫大格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扶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一是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882户24708人,贫困发生率为25.11%。二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我县三产比重失衡,一产占比太大,但发展空间不足,二、三产业受资金、人才、市场等因素影响,发展速度慢,加之当地气候条件恶劣,国民生产总值极易受气象条件影响,群众基本收入难有保障。

二、精准发力,将脱贫攻坚总体要求落到实处

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从中央到省州已经做出了系统安排,琨明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当务之急是结合实际,锁定目标,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确保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一)锁定目标。要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两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凝聚工作合力、放大政策效应,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两不愁”,就是全面解决温饱问题,让贫困家庭不为吃和穿发愁。“三保障”,就是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因贫辍学失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保范围,总体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全面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让贫困户住有所居;“一高于、一接近”,就是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最终实现“两确保”,就是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二)把握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更在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我县已在2014年开展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今年又开展了“两线合一”精准识别工作。对已经确认的贫困户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台账、县级有档案,实现情况明、底数清、数据准。项目安排精准。要因地制宜,精准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扶贫效果好的项目,确保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到人。资金使用精准。要以脱贫项目为平台,对专项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确保“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把资金用在“刀刃” 上。措施到户精准。要把脉问诊,找准“贫根”,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方案,做到帮扶措施、救助政策到人。因村派人精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要倾注真情,真帮真扶,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脱贫成效精准。建立精准脱贫台账,开展脱贫地区群众满意度调查,让群众打分,建立推行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脱贫工作绩效的可信度,脱贫一个销号一个,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

三、抓住关键,系统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投入有来源、资金有保障,关键是要把钱用好,把事办好。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工作重点,力求实现突破。

(一)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要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脱贫举措,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二要加快建立扶贫产业园区,带动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形成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三要扶持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合作社,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1人加入合作社。对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良好的贫困村,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手工、特色文化等服务业,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群众就近就地脱贫致富。

(二)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一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依托雨露计划、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确保有劳动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致富。二要引导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政策要继续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农牧民创业增收。

(三)推进易地搬迁脱贫。一是通过整合相关资金,适当提高搬迁贫困户住房建设补助标准,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对同步搬迁的非贫困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性优惠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二是对集中搬迁的贫困户,统筹考虑迁入地土地、草场承载能力,完善产业帮扶政策,确保搬迁户有业可就、稳定脱贫。

(四)通过生态保护脱贫。我县地处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腹地,要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让贫困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更多利益。一是有效承接省州相关政策措施,健全生态奖补机制,提高生态奖补标准,提高贫困群众收益水平。二是新增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力争有生态保护任务的地区每个贫困户安排1名生态管护员,以生态促就业,实现稳定脱贫。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文化等特色产业,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惠民的良性互动。

(五)积极探索资产收益脱贫。一是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支农资金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扶贫社会服务等方式,将扶贫专项资金委托给有社会责任、讲诚信、有实力的实体经济,通过发展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得到稳定分红。三是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在县城或其他重要城镇异地购买或者建设商铺店面,以租赁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益,为没有劳动力和产业脱贫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

(六)着力加强教育脱贫。一是强化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力度,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巩固义务教育普及率。加快推进15年免费教育,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一条龙”帮助机制,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二是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的助学计划,为他们提供助学金和其他生活补助,让更多寒门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就业。

(七)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是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基本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出资。二是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大特疾病救助范围,最大限度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三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坚决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八)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是实行“两线合一”,把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衔接起来,加大低保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年均递增机制。二是加强五保户供养等社会救助力度,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三是实行社会保障机制动态管理,建立年度核查机制,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农村低保户要及时推进低保范围,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全县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紧围绕到2019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两确保”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充实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准确把握和借助“精准扶贫”这一发展契机,科学谋划、有效衔接和抓紧实施一批扶贫攻坚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加快我县精准脱贫、全面脱贫进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全县各部门在谋划项目、上报项目、衔接项目时也要向“精准扶贫”靠拢,为一些重点、难点项目做好“精准扶贫”沾边靠拢文章,为一些民生民计项目增添“精准扶贫”内涵,为一些特色产业项目充实“精准扶贫”要素,为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注入“精准扶贫”血液,努力形成全社会围绕“精准扶贫”谋划项目,所有项目瞄准“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大格局。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加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奋力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囊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