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商务 > 电商扶贫

囊谦县主要寺院文物概况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9-05 阅读次数:0

囊谦藏族基本全民信奉藏传佛教,所以,在各类藏传佛教寺院遍布全县,

达那寺

囊谦境内有一座状似马耳的山峰,称为“达那山”,山腰间有一千年古刹,远远望去,犹如悬挂半空,令人胆战心惊,这就是因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王英名相连而享誉康区的达那寺。达那寺不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与印度的达那寺齐名。而且,以精湛的建筑风,丰富的寺藏文物,也使达那寺闻名藏区。达那寺建筑规模宏大,主要建筑物有叶巴经堂、噶丹派佛塔、帕摩竹巴灵塔殿、叶巴殿,其中,仅一座称为“嘎嘉玛”的大经堂就有100根柱子。而且,寺院内珍藏的许多格萨尔及其部将的遗物,如格萨尔和贾察的宝刀、格萨尔王妃珠毛的各式腰带、格萨尔及其30员部将的武器、盔甲、衣服以及第九、十世噶玛巴活佛献给格萨尔塑像的内地锦缎哈达等,弥足珍贵,是研究“岭国”文化和格萨尔王极其重要的实物佐证。

2006年,达那寺与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并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苏莽寺

位于囊谦县以东距80公里的毛庄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属噶玛噶仓道统支系,苏莽噶举派的传承主寺,是由仲玛赛·曲杰罗周在1423年创建,是原来玉树地区著名的政教合一寺院,至今有588年(现世为仲玛赛·曲杰罗周的第十二世活佛)。苏莽寺在鼎盛时期有九位活佛、几千名僧侣。寺院修建时,在扎西玉嘉山麓的扎西山区选定优祥的地势,并为它净地,四方供摆朵马(供施食子),瞬时在供摆朵马处涌出了清泉(至今仍可饮用)。当时,火供烧施的灰粉散布周边时,尊师问从僧:“灰粉散布的怎么样?”从僧答到:“苏岗交莽瓦松”(藏语意为边坡上较多一点)。因此尊师就为寺院起名为扎西苏莽寺。从此,在各代活佛的带领下,依靠当地信教群众及寺院的广大僧尼,不断扩建、重修和保养,形成了一定的建筑规模。文革时期内依外殿都遭到严重的破坏。

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大开始,逐渐落实恢复民族宗教政策。通过批准开放,在丁周仁波切等高僧活佛、众僧尼及信教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寺院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建起了108柱的三层大经堂查叶玛、九层楼的南嘉再、五层楼的讲经院、铜色山宫、禅修院、僧尼禅舍等建筑,又修复了灵塔群,堂内配备了佛像、灵塔、佛书、诵经书及法事器具样样齐全。

白日喇钦寺

位于着晓乡巴尕村,约十三世纪,由巴绒噶举派创始达玛旺求的弟子直希热巴创建。原奉巴绒噶举派,后改宗萨迦派,并分建为白日喇钦寺、白日喇琼寺和要白日寺(今东坝乡境内)3寺。现存348平方米、三层20柱土木结构的大经堂(内有64平方米的壁画),799平方米、三层55柱土木结构的扎西班巴大经堂及扎西求培修行宫等几处建筑,均保持着原有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组织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东囊喇钦寺

位于东坝乡吉赛村尼达卡吉曲河西南岸。始建于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初奉巴绒噶举派,后改宗噶玛噶举派。原称“东囊寺”,后分建为由大活佛主持的东囊喇钦寺和小活佛主持的东囊喇琼寺。总面积82040平方米。现存有326平方米、二层石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大经堂(内有151平方米的宗教壁画),100平方米的护法殿,488平方米的闭关院,1349平方米的讲经院等几处古建筑,均保持着原有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结构,建筑风格和布局极具特色,保存较为完整。

嘎丁寺

位于毛庄乡泽容村乃西社,三面邻河,北靠嘎丁山,初建于明嘉十四年(1535年)奉宁玛派,清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从北京,途经玉树改为格鲁派寺院,并派一员堪布主持寺务,康熙末年,七世达赖也曾到过此寺。该寺现存有四层土木结构的大经堂、拉章并有寺藏宗教文物若干,建筑总面积29868平方米,为独具特色的藏式平顶建筑,墙体为条石垒砌,草拌泥抹面,涂白灰,大经堂上有边麻墙,经堂屋面四角各有一经幢,该建筑群对研究藏式建筑的营造风格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199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青百户旧址

位于吉尼赛乡巴青村,始建于清代,保存较为完整。坐西朝东。两层土木结构藏式平顶建筑,由护法殿、僧房、主人房、佣人房组成,墙体均土夯而成,总面积2904平方米,有着浓郁的康区藏式建筑风格和藏传佛教建筑特色。

改加寺

改加寺藏语称为“改贡贴钦松却林”,位于吉尼赛乡瓦作村玛格社,寺东有措卡卓玛吾毛山、南望格将山、西邻江泽山、北靠白玛拉日山。是青海省最大的宁玛派尼姑寺院,由改加•仓央加措初建于1893年,他是改加家族的继承者,自幼聪明好学,渴望出家,但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25岁时竟抛弃妻小,离家出走,远赴他乡求经朝佛,过上了云游僧的生活,直到47岁,也就是1893年,他的家人不幸亡故,他返回故乡,用全部家资来筹建改加寺,还将自家的六柱厨房改建成经堂,这座经堂后来一直被信徒们看作是招徕福运的吉祥之地。改加•仓央加措于1911年圆寂后,当时的囊谦王扎西才旺多杰的兄弟囊文求帐加措被认定为转世灵童,迎进寺院,改加寺由此得到很大发展,活佛数位,其中囊求活佛曾获得“呼图克图”的名号。

五十年代,共有大小殿堂四座,其中大经堂有60柱,寺院分上下两寺,共有尼姑500多人,重要聚会时多达到千人。总面积41148平方米。现有石木结构三层510平方米的德钦玛大经堂、355平方米的甘珠尔经堂,保持着原来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吉曲嘉玛嘛呢

吉曲嘉玛嘛呢位于吉曲乡政府所在的吉曲河对岸位。藏语称“嘉玛麻尼”,“嘉玛”即彩虹,1958年前,有9柱和4柱经堂各1座,分别为嘎日寺和宗达寺所修。经堂西侧约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堆满了麻尼石。现有6柱经堂l座,不固定住寺的僧徒24人,主要来自属于周巴噶举派的日朝寺和萨迦派的宗达寺。

据说,当年,藏王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时,公主将一尊释迦摩尼十二等身像带入西藏拉萨。文成公主入藏经过吉曲外户卡时,曾设营小住,在外户岩脚(即文殊圣山)专为释迦摩尼佛像修建莲花石座,并在莲花石座旁修了一座佛塔,人们叫它公主佛塔。公主建塔时,吉曲河对岸外俄格村有一个叫超沃加的石刻艺人,非常敬仰释迦摩尼尊像和公主建的佛塔,就向公主敬送三块玛尼刻石。公主非常高兴,嘱托随商闹布桑保给超沃加敬奉供施。闹布桑保不仅敬奉供施外,还给了一驮大茶和驮骡。超沃加不相信会给这么多供施,愣住了。闹布桑保说:“您是否满意公主的供施”。超沃加说:“满意、很满意”。说着正准备走的时候,大悲观世音菩萨从天界放射彩光,汇成红虹,照在三块刻石上。公主看到后说:“这刻石就叫红虹六字刻石(藏语意为嘉玛玛尼),放到河对面的峡谷里,龙王瓦日那的顶宫、平原草地,清泉边的大石上”。随侍们按公主的吩咐放置六字刻石时,刻石变成三个光团。一个光团为天界佛业升空,在天界称“百宝更却曲增”(藏语意为六字玛尼堆三宝天云)。一个光团为龙界佛业渗入清泉,在龙界称“百宝色哇达丁”(藏语意为六字玛尼堆千万具叶)。一个光团为人间佛业普照大地,在人间称“嘉玛玛尼”(藏语意为红虹六字刻石)。从此在此圣地堆起六字真言及显乘密经刻石,形成如今的规模。看起来像是几层楼高的灰白石堆堆积成的,其实是显乘密经的经山书石。如今嘉玛玛尼堆的规模越来越大,朝圣转经的游人络绎不绝,故历来成为宗教的集体活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