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项目工作会议 林长制和河湖长制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11-09 阅读次数:0

西然江措

(2021年11月9日)

 

同志们:

刚才,今天县政府合并召开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作推进会议,全县林长制和河湖长制工作会议。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州上的相关会议精神和方案内容,通报了我县河湖长制工作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推进情况,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河湖长制管理目标责任书,大家回去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领会,研究部署。下面,我结合今天的会议内容,从三个方面再提几点要求。

一、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作。刚才,王生杰常务副县长简要通报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作有关情况,从通报的情况来看,要完成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非常困难。2021年我县续建和新建项目共109项,总投资19.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8项,新下达项目61项。截止目前,已完工54项,完工率为49.5%,未开工项目34项,占年度新下达项目的55.7%,主要涉及交通、教育、发改、民宗、水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乡村振兴、住建、自然资源和国网公司等部门。

目前已经到了11月的中旬,我们几乎没有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能。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投资统计入库和明年项目的谋划上,县发改和统计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针对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县政府将结合各部门的项目进展情况,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分解到各项目法人单位,分解到每一个项目上,大家要认领目标,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确保顺利完成省州下达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一要狠抓项目前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力量,积极动员和组织县政府各部门,利用今冬明春这个项目前期工作“黄金期”,统筹整合人力、物力、财力,采取领导挂帅、集中办公、对口衔接、合力攻坚等措施,加快推进2022年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衔接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大土地盘活。严格遵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和严守“行政界限、道路红线、生态底线”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县城旧城区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努力盘活和集约节约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先保障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及县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用地需求。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在不断总结和丰富以往项目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项目前期、项目衔接和项目落实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深度、质量和水平,确保项目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为了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衔接争取水平,岁末年初项目冬歇期,从各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狠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对口衔接力度,不断提高项目衔接水平,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盘子。四是提高项目精准度。立足全县发展大局和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统筹申报和衔接项目,不断提高基本项目工作的精准度,防止出现一拥而上、盲目跑项立项的问题,确保所有新下达项目符合囊谦实际,符合群众需求。

二、关于林长制工作。刚才,才仁松保副县长传达了《玉树州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但这个《方案》州上还没有正式印发,待全州方案正式印发后,我们还要结合实际制定我县的工作方案,并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必要的办事机构。今天是我州推进林长制工作的第一年,大家对林长制工作可能有点儿陌生,那么,我就结合党中央和省州有关林长制工作的有关要求,对我县的林长制工作提几点意见。

林长制就是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党政领导责任制,就是用林长制的方式进一步凸显党政负责制,其主要目的是建立起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的林业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体系,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健全森林建设、保护与发展管理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林长制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层层压实责任;二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有效促进绿色惠民富民,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施策。根据功能区划分实行对应管理,对全县森林资源分类保护、科学管理;四要坚持依法治林、长效管护。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依法保护林业发展;五要坚持严格考核、问效追责。建立健全林业绿增质增效、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林长制的长效实施。

当前,结合全州的工作部署和我县实际,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分级设立林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我们要设立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其中县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和区域性林长,分别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担任,各乡镇要参照县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由党委书记、乡镇长担任本级林长,分管负责人担任副林长;村级林长由村书记担任,副林长由村副书记担任;国有林场也要设立林长,由国有林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按照林长制工作制度要求,县级总林长承担林长制的总督导、总调度、总协调的职责;县级副总林长和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所联系的乡镇和国有林场林长制的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对下一级林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乡镇级林长负责辖区内林长制目标任务的落实,重点承担生态功能区、公益林、退耕还林等保护职责,并对村级林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村级林长和国有林场林长负责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二要出台各级工作方案。按照省州要求,县、乡镇、村、国有林场都要制定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其中县级工作方案要对照州级方案制定,并融入本县的具体情况,其次,乡镇、村级工作方案要逐级对照制定,并融入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三要成立各级林长制办公室。县级林长制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村和国有林场也要相应成立林长制办公室,落实好办公场所并挂牌,明确林办主任、副主任及具体工作人员,安排好办公经费,切实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四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县自然资源局要结合州上的统一安排,抓紧定出台县级林长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办公工作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督查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护林员管理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各乡镇也要结合实际和自身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五要规范设置林长公示牌。设置林长公示牌是便于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落实林长责任制的重要体现。对此,县林长制办公室要统一制作林长公示牌,并由乡镇在主要路口、重点地段等醒目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公示牌内容包括林长职责、森林概况,保护和发展目标,监督电话,林长、副林长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等。

六要落实生态护林员。县自然资源局和各乡镇要结合林长制工作机制,对现有的护林员开展一次摸底调查,并按照各地和各林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调剂和安排护林员,确保“一山一木”都有人管、有人护。县自然资源局和各乡镇、各村要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明确护林员的工作职责、管护范围和考勤奖惩办法,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三、关于河湖长制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论述。在视察青海工作时专门去看了青海湖,提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新论断,并先后数次主持召开有关黄河、长江的座谈会,对母亲河的保护与治理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工作看得很重,省、州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生态环境和河湖长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遵循。自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全县各级河湖长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同志、广大河湖管护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河湖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反弹回潮。目前我县还存在湖管护员工资报酬没有保障、“四乱”问题易反复、垃圾清运管理不规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照、全力解决。

一要抓河湖长履职。河湖长制就是责任制,河湖长就是第一责任人,各级河湖长要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按照水利部和省级河湖长履职规范要求,切实履行巡河、治河、护河的职责,推进各责任主体履职尽责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各级河湖长要当好河湖的守望者、爱护者、监督者,坚持联防联控,共同担负起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完善涉水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绷紧责任链条,实现全过程闭合管理。

二要抓教育引导。要进一步巩固提升河湖长制成果,继续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抓紧抓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工作,推动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河湖爱护河湖的浓厚氛围,通过不断总结,实现不断进步。要全面提升河湖管护队伍业务素质,鼓励群众参与,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多参与、多监督,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三要抓工作合力。各乡镇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河湖长制工作的支持力度,树立河湖治理一盘棋思想,开展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交通运输、公安等各成员单位多部门联合执法,推动水行政执法区域、流域全覆盖。要进一步健全党政、社会、企业、公众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行动体系。

四要抓成果提升。做好河湖长制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的河湖长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需要我们干的事情依然很多,全县上下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细化落实全县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在有效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全县河湖长制工作成果,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对玉树的牵挂,对三江源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