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囊谦新闻 > 囊谦新闻

学习二十大 我们的新时代•一工匠|让“卓根玛”在囊谦大地跳起来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1-27 阅读次数:0

前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青海的最南端,有一块富饶的土地,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三江源,这就是神奇而美丽的囊谦县。囊谦有“藏陶故里、禅定之乡、青南明珠、秘境囊谦”之称,这里有六大河流、八大盐场、千古名山,其自然景观优美,文化积淀深厚。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述囊谦生态环境和囊谦文化,中共囊谦县委宣传部和青海在线网推出“学习二十大 我们的新时代·七个一”系列报道,(即:一座桥、一条河、一座山、一条街、一个人、一工匠、一颗盐)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为囊谦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尕南(中间)教文化馆职工跳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尕南表示,作为一名文艺传承者,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囊谦文化传承,为下一代青年传承更多的囊谦非物质文化。

青海在线网(文/小青青)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今年73岁的尕南精神抖擞,他正在带领囊谦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排练,他们排练的舞蹈对于每一个囊谦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这是属于囊谦人民的舞蹈,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囊谦“卓根玛”。

永远的“卓根玛”

尕南,一个土生土长的囊谦人,出生在玉树州第一个基层农牧区党支部诞生的地方——囊谦县青土村。人们都说,藏族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尕南也是如此,从小受到家人的影响,他对舞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到盛大的节日,村里就会载歌载舞,迎接节日,庆祝美好的日子。

“卓根玛”是囊谦县人民跳的一种舞蹈,主要歌颂藏族游牧、狩猎、农耕等生活场景,内容通常以“颂歌”“颂神”“颂天”“颂地”“颂五谷丰登”“颂六畜兴旺”为主。关于它的传说,与藏区神山之首领的乃加玛神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传,莲花生大师降伏蛇妖后,天上的仙女下凡载歌载舞庆祝大师降伏妖蛇,附近的村民偷学了仙舞,并流传至今,这就是囊谦“卓根玛”舞蹈。1977年,尕南第一次参加县级的演出,“那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我们在场上跳得酣畅淋漓……”尕南回忆道。热爱的舞蹈还在某段时间成为了他养家糊口的生路,在海南州演艺队时,演出时候的8块钱成为了他唯一的收入,后来,他回到家乡去了生产队参加劳动,紧接着结婚生子,舞蹈被生活慢慢地吞噬。可每当音乐响起时心中的那份热爱不断被唤醒,尕南说,他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对于舞蹈全凭自己的热爱和悟性。

卓根玛

2011年,尕南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卓根玛”省级传承人,此时的喜悦无以言表,同时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跳好“卓根玛”,而是要将其传承下去,传给更多的年轻人,让它永远地保留,永远有人在囊谦的大地上跳起它。

在跳舞的时候,尕南似乎忘记自己已经73岁了,他的眼睛囧囧有神,动作轻盈,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独特的韵味,看他跳舞,是一种享受。

每一代人,都学会他们要扮演的最后角色,“卓根玛”需要传承,每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一传一承,便是百花齐放。

2021年藏历新年晚会上,尕南是小鸟舞的带队老师,孩子们上台表演时尕南站在舞台后方,面带笑意注视着孩子们,表演结束后他握住孩子冰冷的小手鼓励他们跳得很好,正式演出时要继续保持,他的眼睛里满是期待与爱惜。

“它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名称,光是腿上的动作就有十几种。”尕南边跳边说,“以前,村里的集体活动很多,一起跳舞。现在很多人出去打工,年轻人没心思学跳舞,慢慢就会失传。”这个现象尕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精神财富,不能就这样断了。他呼吁身边的人,要保护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有人继承。“我有四个子女,他们都会跳,并且他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尕南步伐矫健,精神矍铄,认真指导着演职人员,他把“卓根玛”要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为他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统舞蹈“卓根玛”

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谈到“卓根玛”舞蹈的现状时,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不一样了,不一样了。”他感叹道。如今社会节奏快,年轻人很少能有人沉下心来跳完传统的卓根玛,即便是有,动作不再轻盈,音乐也不再舒缓,该弯腰的地方他们选择弯腿……很多元素,失去了传统的样子。

每到傍晚,尕南会去广场溜达,看看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舞蹈和音乐。广场上的年轻人围成一个圈,跟随音乐的节奏欢快地起舞,其中就有跳“卓根玛”的队伍,但是看到这里尕南连连摇头,“传统的‘卓根玛’舞蹈已经淡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元素的出现。”他指着不远处的队伍说。跳了几十年的“卓根玛”,在广场上看到不规范的舞蹈动作,他总会上前去纠正,奈何很多人不听劝,并且告诉他:“你那是老一辈人跳的,现在年轻人有年轻人喜欢的。”

舞蹈动作是动作缓慢的、轻柔的,音乐是舒缓、音调较长的,每一个动作看似幅度大,实则落地轻柔缓慢。“以前到处都是土地,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跳舞的人放慢动作,轻轻地跳,不然尘土飞扬可怎么行?”尕南一边演示,一边解释。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近年来,囊谦县为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县文化馆每年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舞蹈的排练、演出、传播。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藏黑陶、藏香、藏药、格萨尔说唱……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高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被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囊谦县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刻不容缓,2021年底,囊谦县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承基地、传承人发证授牌仪式”为囊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和各级项目授牌传承人等200余人发放证书。“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仪式,让传承人有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传承发扬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县文体文旅广电局局长更桑才丁说。

今年6月初,囊谦县人民政府就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在遗产保护、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工匠之县”“工匠联盟”“博士工作站”,积极推动传统技艺、创业工匠、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等领域工作,激发囊谦工匠人保护、传承、发扬传统工匠文化的激情,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共同富裕。

卓根玛

囊谦县是全州重要的农业大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囊谦人民,卓根玛、藏黑陶、藏红陶和草编技艺等为主的非遗项目比比皆是,为大力保护和发展民族手工业,继续加强非遗工作,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商品和经济收入,玉树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玉树州文化馆、囊谦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强化保护措施,有效激活和调动了非遗传承的积极作用,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专家请进门等形式,按照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三大要素,建立健全囊谦四级名录。截止目前,囊谦县共有国家级保护项目2个,省级保护项目8个,州级保护项目14个,县级保护项目121个,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保护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为探寻挖掘囊谦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囊谦县工匠们和老年文艺宣讲队纷纷表示,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和朴实的话语为基层群众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丰富群众的生活和文化传承贡献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