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十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3-12 阅读次数:0

(2022年3月11日)

王 生 杰

 

同志们:

下面,我受西然江措县长委托,代表县委常委会回顾2021年全县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一、2021年经济工作回顾

2021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奋力推进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5亿元,增长9.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1万元,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4亿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154元,增长6.9%,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91元,增长9.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同比下降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扛实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坚持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扛实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全面完成各级环保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任务,系统推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全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增减挂项目,探索推进“生态管护员+”模式。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草)长制”,启动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洁净美”提升行动及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依法推进土地违法问题综合整治和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综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私搭乱建和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土地乱象得到初步遏制。

(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谋划筹备乡村振兴项目57项,总投资12.6亿元,实施年度乡村振兴项目30项,总投资2.45亿元,完成投资2.11亿元,对接落实对口帮扶资金4763万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29项1.74亿元。落实大学生及中高职学生各类补助4317万元,易地扶贫搬迁不动产权证书办证率达100%。扎实推进“两类人员”摸底排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清退识别不准的“两类人员”72户347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全力保障民生福祉。一是投资4312万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22项,新增教育面积12000平方米;新增教师专项编制34人,完成教师培训1049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类经费4656.43万元,大学生及中职学生各类补助4317万元,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1%。二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硬性措施,集中攻坚疫苗接种工作,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绩。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和县藏医院为核心的紧密型医共体,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持续加强藏医特色科室建设和基层卫生院藏医馆建设,规范实施中藏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藏医药事业得到有序发展。三是持续深化低保专项整治和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保待遇、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社会领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全年落实低保等社会兜底保障资金9223万元。四是城镇新增就业18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7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9951人,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五是发放各类救灾物资约200吨,统筹救灾物资采购资金72万元,建立县应急指挥中心,强化了对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等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协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集中攻坚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1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95万亩,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9.5万亩。开展绿色农业增效行动,加大对“三黑一红”的“三品一标”认证和保护,培育壮大“红盐牦牛”等新型品种和品牌。二是持续推进“三区三州”和“牦牛产业”项目,种植饲草料5.5万亩,调运储备颗粒饲料280吨。结合精神扶贫工作,持续加大牲畜出栏和杂畜淘汰力度,完成牲畜出栏64951头。三是坚持“文旅兴县”战略不动摇,积极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全面推动“南融北接”和文化旅游大提升行动计划,全年接待游客12.1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900万元,完成文化旅游投资8160万元。深入挖掘囊谦特色文化内涵,注重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并联手康巴卫视成功举办藏历新年系列活动,通过全媒体矩阵,向世人展示了秘境囊谦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

(五)着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2021年,我县续建和新建项目共109项,总投资19.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8项,结转续建投资9.25亿元,已完工41项,完工率85.4%。新下达项目61项,总投资9.94亿元,其中已开工32项,完工22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得到不断夯实。结合县城规划和项目建设需要,收储建设用地283亩,落实征地补偿资金1085万元。完成市政道路征地拆迁75户,棚改项目回迁安置452户,落实过渡安置费40万元。

(六)持续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重点乡镇综合整治,强化人民信访和社会综合治理,成功创建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成功跻身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县26个部门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梳理830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县域发展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规范财政刚性支出,降低财政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民生保障能力,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对口支援地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问题和不足。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生态保护基础设施薄弱,常态化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任重道远;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重大项目拉动不足,固定资产投资趋于疲软;四是社会就业岗位与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稳岗就业压力持续增加;五是产业发展缓慢,尤其在特色产业发展面临思路不宽、措施不多、质量不高等问题;六是财政保障能力不足,刚性支出方面的硬性缺口增多,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深化衔接的重要一年,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省州的工作部署,县委明确了今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根据县委的工作安排,经综合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利弊,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与上年年初预算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围绕县委提出的“11235”工作思路,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乡村振兴重点县帮扶政策措施,强化基层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县统筹乡、乡统筹村的产业发展机制,系统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返贫安全网,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问题。围绕乡村振兴年度目标任务,坚持规划引领,紧盯短板弱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总投资2.15亿元的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31项,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二)聚焦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顶层设计,优化生态保护布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巩固发展区域生态功能地位。提高绿色清洁能源推广使用范围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监管,推动建设清洁供暖示范县。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统筹规划和实施国土绿化项目,着力改善县城及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推进“生态管护+”模式,建立健全生态管护员绩效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常态化。以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矿产资源督察反馈问题和卫片执法反馈图斑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对标对表,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违法问题综合整治和依法治理工作,确保问题整改工作清仓见底,促进自然资源监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攻坚产业发展。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作物种植工作,持续深化土地违法问题、耕地非粮化和耕地污染综合整治,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保障12万亩以上农作物种植面积,守住7.5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投资2060万元,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囊谦黑青稞”品牌战略,逐步扩大“粮改饲”种植面积,推动落实“四个一万亩”种植计划,稳步提升农业产量产值,促进农牧互补发展。大力实施牦牛产业项目,科学推进畜群、畜种结构改善,统筹区域草畜平衡。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草场、牲畜、劳力“三要素”整合率分别达到82%、91%、77%。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持续深化精神扶贫,转变牧民观念,促进牲畜出栏,年度牲畜出栏率、母畜比例和商品率分别达到23%、52%和16%。强化抗灾保畜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狠抓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副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助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主动融入全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局,以黑青稞、藏黑陶、藏红盐特色文化符号为依托,深化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的合作共赢,着力打造文化小镇、民俗小镇、特色小镇,丰富囊谦文旅融合发展内涵。扎实开展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导游培养和旅游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加快培育旅游产业经营主体,带动资源转化,促进产业带动。以重点景区景点为依托,实施体验旅游带动全域旅游战略,推动“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禅定之乡、藏陶故里、青南明珠、秘境囊谦”文化旅游品牌。巩固放大同康巴卫视联手举办藏历新年系列活动的宣传效应,深化对外宣传,深挖内在潜力,打造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旅创新。助力清洁能源普惠区建设。充分发挥囊谦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光伏产业和特色手工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乡镇扶持、群众自主”的产业发展路子,培育扶持“三黑一红”、“牦牛产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主动衔接推进与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囊谦县清洁能源开发合作项目,全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与全州同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探索开展水权交易、森林草原碳汇交易试点,实施三江源清洁供暖工程,跟进对接电网延伸覆盖工程,优化县域用能结构,全力创建全省清洁供暖示范县。

(四)深化项目带动。主动衔接“撤乡建镇”和“撤县设市”工作,稳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大电网延伸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县乡公路提标升级、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积极衔接县文体活动中心、晓龙沟水库输水工程及净化水厂、县物流园区、乡镇垃圾分拣处置及转运系统、香曲河两岸环境整治、县城公共停车场、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及县城部分市政道路综合整治等项目。申报推进县城生态公园、澜沧江水利风景区建设和县第四民族中学、第五完全小学等重大项目,不断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积极主动对接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进囊谦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规范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环境影响预审等制度,持续推进土地违法问题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位落地。

(五)增进民生福祉。就业创业: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持续推进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清编腾岗”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动态管理,强化招录补录工作,盘活就业岗位。全面落实鼓励创业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待业青年自主创业,推进大众创业,开辟就业岗位,提高剩余劳动力吸纳水平。围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扶贫产业管理、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等领域,培育更多就业增长点和公益性岗位,满足不同人群的就业需求。加强就业指导和岗位对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775人。教育: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持续巩固和发展义教均衡发展成果,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完善教育软实力保障机制,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基本需求。巩固深化教育“双减”成果。扎实推进教育“改薄”、教育现代化工程和县教育园区配套设施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持续深化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稳步提高幼儿入园率。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强化临聘教职工动态管理工作,完成空编教师及第二批保教保育员公开招录招聘工作,积极应对教师缺编少人问题,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卫生健康: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态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高效运行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持续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疫情防控更好结合,坚守疫情防控成果。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保障机制,启动实施新一轮包虫病和重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行动,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定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快推进藏药饮片加工车间建设,拓展藏医药服务领域和服务产品,促进藏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系统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稳步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注重和加强与省州及内地知名医院的协作,探索推进“远程会诊”和人才锻炼,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住房保障:完成100套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项目,建立住房困难群众安全住房动态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牧区住房安全评估和保障力度,确保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扎实推进棚改小区、居民小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延伸推进市政服务入户工程,完善小区物业管理,强化市政服务保障,提高群众“安居”水平。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统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群体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完善养老体系建设,落实养老保障机制,推动“老有所养”,促进“老有所依”。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方针,探索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困境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救助关爱体系,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需求。

(六)注重改革驱动。一是深化综合改革。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断强化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盘活沉淀资金,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农业水价和供销综合改革步伐,释放更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红利。持续深化户籍管理、司法体制、文体教育、项目审批监管等领域改革,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群众。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办法,推送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套餐”,大力推进“减证便民”“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改革,持续改善县域投资营商环境,促进大众创业就业。围绕产业振兴大局,制定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措施,优化招商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三是扩大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对口协作和区域联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把握京玉、苏青对口支援和国家广电总局、光明日报社对口帮扶囊谦政策,找准发展定位、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发展潜力,推动帮扶合作提质增效。

(七)强化社会治理。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珍惜珍爱民族团结大局,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奋力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新局面。二是深化“八五”普法,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信访制度改革,统筹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着力满足群众合理诉求。三是完善公共安全和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责任体系,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执法监督,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四是持续推进“管理交给群众、价格交给市场”的虫草采集服务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和完善虫草采集服务管理工作,确保虫草采集服务管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五是加强对人民武装工作的支持力度,严格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制和优抚政策,不断创新“民兵+”建设新模式,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基础。六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统筹应对财政硬性缺口问题,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万众一心的同心,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展现虎虎生威的雄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两类人员”:指脱贫监测户和边缘贫困户。

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3.“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4.“三黑一红”:黑青稞、藏黑陶、黑啤酒、藏红盐。

5.“放管服”:是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6.“一网通办”:是指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麻烦。

7.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捕集封存等手段,将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从大气中全部消除,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宣布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具体目标。

8.水权交易:指水权在水权市场主体(水权用户)之间的转让(买卖),双方遵循的是水资源循环自然规律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

9.碳汇交易:指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

10.清洁供暖: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

11.防返贫“2411”工作机制:是指制定出台动态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明确监测帮扶认定4项程序、完善1套预警机制、1套针对性帮扶举措。

12.“四个一万亩”:是指四个一万亩种植计划,即种植黑青稞、饲草料、芫根、马铃薯各1万亩。